第六百七十九章午膳
沐恩身子一颤,立刻移回了目光。
“咨尔锦衣卫指挥使萧平!”沐恩的声音带上了一丝谨慎的意味,“执掌缇骑,宿卫宫禁,侦缉不法,夙夜勤劳。新朝肇始,万象更新,当体天心仁恕,以光明正大治国。特晋为都督佥事,仍领锦衣卫事。然,侦缉刑狱,国之重器,当循律法,归于有司。即日起,凡涉及朝臣、士绅、百姓之侦讯、缉捕、刑狱事,非持刑部驾帖、都察院宪票,锦衣卫不得擅自干预!原有专司侦缉之千户所、百户所,除保留必要宿卫、仪仗及京城治安之职司,余者尽行裁撤,人员由兵部、刑部酌情安置录用。锦衣卫当恪守本职,拱卫宫禁,协理京城治安,不得逾矩。望尔善体朕意,整肃部属,以彰新朝气象。钦此!”
大殿里一片死寂。
说句实话,对于锦衣卫,大部分朝臣的观感都是很复杂的。
作为延绵了整整昭安、定远两朝的特务衙门,锦衣卫在大魏江山风雨飘摇的时期,确实是稳定了内部的人心,让吏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清明,但与之相对的,锦衣卫就像一团厚重的乌云,始终笼罩在大魏朝堂的上空,用株连、攀咬来让案情不断扩大是锦衣卫最常用的手段,抓了审,审完照着口供抓,这种极端高压的办案手段几乎让朝堂百官都闻风色变,于是乎就此衍生出个说法:在魏辽国战的那几年里,大魏的官最好的下场,便是告老还乡,或者被弹劾罢官--一旦某天清晨出现在门前的是锦衣卫,那么就恭喜了,基本上从此以后就不用担心前途和家人的安置问题。
因为大概率一家都得死绝。
当然,就算是如此高压,这两朝的官员伸手贪的也仍不在少数,这只能说明大部分做官的人为了捞银子那真是连命都可以豁出去,但随便代入一下,锦衣卫每次但凡有动作,朝堂上都会乱作一团,昭安二年江南私盐案,定远元年北境秋粮案...再到靖王两次回京,两次都握着锦衣卫这把刀让朝堂半空,就算是作为站在一旁没被波及的官员,看见那阵势也得吓个半死。
所以很多人都在想,当顾怀接受禅让登基,在某种意义上“得国不正”,那么锦衣卫这把刀,是不是会掀起又一阵延绵整个顾怀坐在那把龙椅上年头的腥风血雨?
这几乎是必然--因为只要不是真正一刀一枪打下来整个天下,那么大搞特务政治强行安稳--或者说镇压人心就是唯一的选择。
但这道旨意一出,却彻底推翻了他们的想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