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看中文 > 历史小说 > 大魏风华 >
        沉重而富有节奏的“叮当”声!密集得如同盛夏的冰雹疯狂敲打着铁皮屋顶!这是千百名铁匠手臂力量的汇聚,无数柄大小铁锤在铁砧上锻打工件的合奏。尤其在火枪枪管热锻和冷锻校直的区域,这声音最为响亮、最为密集!

        巨大木质齿轮和水车转轴咬合转动时发出的“吱嘎”的**!带着木质摩擦特有的滞涩感,从远处河渠旁的动力枢纽传来,为这片钢铁丛林提供着最核心的驱动力。

        鼓风炉鼓橐被水力或人力驱动时发出的沉重喘息声!每一次鼓动,都意味着炉膛内火焰的升腾和铁矿石的融化。

        还有那隐隐约约、却异常雄浑有力的号子声!节奏单调,却蕴含着一种将个体力量拧成一股绳的集体意志,在巨大的机械噪音中顽强地穿透出来。

        第六百五十章,远行(七)

        这些声音相互撞击、叠加、共鸣,最终汇聚成一股持续不断、震耳欲聋、令人头皮发麻的工业噪音洪流!它不再是背景,而是成为了这片空间的主宰。

        紧随其后,视野被彻底改变。

        烟囱!巨大的、由厚实青砖垒砌而成的烟囱,如同粗壮的巨树般矗立!它们远不如后世钢铁烟囱那般高耸入云,但丈余的高度、粗壮的筒身,已足够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形成震撼的视觉冲击,它们属于那些日夜燃烧石炭的熔铁高炉、炒铁炉、坩埚炼钢炉以及熬煮盐卤的大灶,此刻,这些烟囱正一刻不停地喷吐着或浓黑、或青灰的烟柱,翻滚着升腾,将铅灰色的天空染上污浊的痕迹。它们是这片工矿巨兽的呼吸孔,也是力量最直观的象征。

        烟囱之下,是连绵起伏、依据功能分区而建的巨大工棚和厂区,大多由粗大的圆木为梁柱,夯土墙或厚木板围合而成,顶覆茅草油毡或烧制陶瓦,规模之大,足以让人一眼望不到边,其中几片区域,围墙格外高大厚实,夯土包砖,军卒警戒,巨大的门楣上,悬挂着醒目的、刷着黑漆的木牌,上面几个惨白森严的大字--“甲字火铳坊”、“乙字重器局”、“丙字天工处”,即便隔着距离,也能感受到从那里散发出的、更加凛冽的金属杀伐之气。

        道路上,景象更为繁忙,也更为沉重。

        沉重的、由硬木制成的加宽平板车如同移动的小丘,被膘肥体壮的骡马喘着粗气拖曳,或是被成群结队、喊着低沉号子、肌肉贲张的工人们奋力推动,车上满载着乌黑发亮的优质石炭、堆积如山、赭红刺目的铁矿石、灰白色的石灰石料、巨大沉重、闪烁着金属冷光的生铁锭,更有一些车身狭长、覆盖着厚厚防水油布、形状特异的板车--那油布之下,是新锻打成型、等待精加工的火铳枪管粗胚或火炮的铸铁炮箍,连空气仿佛都因它们的重量而凝滞。

        穿着统一靛蓝色厚麻布短褐、头戴藤笠或厚布包头巾的工人们,如同无数只忙碌而有序的工蚁,在巨大的工棚与繁忙的道路之间快速穿梭,他们大多沉默寡言,神情专注得近乎麻木,汗水混合着煤灰、油污在脸上、脖颈上冲出道道沟壑,他们的脚步带着一种被工坊内永不停歇的轰鸣节奏所同化的韵律,沉重得让人望而生畏,处处可见维持秩序的军卒挎着腰刀,警惕地扫视着人流、车流,确保着这条工业命脉的绝对畅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