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威的是个短篇,内容也并不复杂,讲的是海河边两代人钓鱼的故事,从中展露出津门的时代变迁,其中用了大量的津门语言风格进行描写,地域气息浓厚。
“啧啧,写的真不错!尤其对津门风物的描写,身临其境啊!”刘培文夸赞道。
“嗨!我这都雕虫小技!我大哥写的津门那才叫好!”张国威实际上对刘培文的夸赞十分受用,得意之余,照例吹起牛来。
“哦?你哥哥也是作家?”刘培文有几分好奇。
“不!不是我亲哥哥,我家就我各个!”张国威摆摆手,“我说的大哥,是大冯!大冯你知道吗?”
张国威所说的大冯,是津门知名作家冯冀才,不仅、散文写的非常出sE,绘画也是一绝。
“知道!《雕花菸斗》!”刘培文脱口而出,1980年,大冯凭这部获得了1979全国优秀短篇奖。
两个人来了谈兴,从大冯说到姜子龙,把津门的文化名人说了个遍,张国威说到兴奋之处,彷佛化身津门交际花,似乎与谁都能攀上点交情。
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俩人又一道跑去吃完早饭,这才分头行动。
刘培文今天的打算是去书店买书。
通过前几日在图书馆对於近一两年文学评论期刊的粗读,他很敏锐的发现,意识流文学开始越来越多的被提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