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桢正要带着自家的大郎、三郎站去萧琥身边,六岁的大郎抢先跑到祖母面前,虎头虎脑地问:“祖母,怎么我都起早到了,三叔三婶还没来?”

        邓氏摸摸孙子的脑袋瓜,笑道:“快了,应该就在路上了,大郎饿不饿,先吃块儿枣糕垫垫肚子?”

        金秋刚收的红枣,做成枣糕又香又甜。

        大郎想着弟弟妹妹们,直接端走了祖母的盘子,里面刚好四块儿,正好四兄妹一人一块儿。

        萧琥正欣慰儿子是个好大哥,忽然想到什么,偷偷往旁边瞄,果然捕捉到了妻子杨延桢微微蹙起又迅速松开的眉,那是不满儿子端着盘子乱走的举动。

        萧琥倒是习以为常,小时候母亲刚掀开蒸包子的锅盖,他便能直接抓出一个包子往嘴里塞,跟他比,大郎已经很讲究了。

        不过萧琥从不为这些小事跟妻子吵,妻子肯定比他会教孩子,真能把孩子们教出杨家子嗣的文雅做派,那是萧家的福气。

        孩子们分了糕后,大郎、三郎的吃相多少都随了萧琥,一口咬下大半个,两口就全塞进了口中,腮帮子鼓出一小坨。

        萧璘看看两个侄子,再看看自家二郎规矩秀气的吃相,以及才两岁等着娘亲掰下小块儿枣糕细嚼慢咽的女儿,心里很是满意,他比大哥雅,他的两个孩子也更像真正的侯府子弟。

        等孩子们吃完糕擦过手,外面丫鬟就来传话了,说三公子、三夫人到了。

        这下子,不管亲爹是谁,大郎、二郎、三郎都低头检查自己的袖口、衣襟,担心会不会落了枣糕碎末,被三叔瞧见会挨嫌弃的,尽管三叔不会直接说出来,但三叔示意他们清理脏污的眼神,仿佛把他们当成了三个猪崽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