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老太太乐呵呵的买好了,也引得周围的邻里们提着篮子凑了过来。
        有的本来是要菜市或者多走两步去集市的,但早早逛了一圈回来的人也告知了大伙目前还没人卖粽叶了,更不要说艾草、菖蒲这些,就是到中药房还没这么新鲜了。
        于是,三三两两的都买了点回去。
        粽子销得最快,毕竟数量不多,一般是一捆十个的直接要了。
        白粽最便宜两毛一个,其次是蜜枣的三毛一个,最贵的就是肉粽了,白春枝定价五毛也有人买,虽然没看到里面的肉丁,但粽子的个头很直观了,够大够实在,拎在手上都沉。
        关键还不要票了。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图省事直接买包好的,不过再精打细算的婆婆大娘们也会带上一把粽子叶回去。
        到后面没多少东西的时候,还有人问白春枝有没有糯米了,离谱的是,多客套上两句,就有不客气的打上白母家老腊肉的主意了,母女俩只能笑着说可以帮忙跟村里人换点。
        一通忙活下来,不到两小时,带来的东西全给卖完了。
        “回去再数!”
        捏着大把的零钱,白母一下子就对她那几坛子的盐蛋有了信心,但秉持财不外露的想法,哪怕有些心急这趟到底卖了多少,也忍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