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刚刚从秦末战乱中恢复些许元气的民生再遭重创。
南越的地方郡兵多以步卒为主,缺乏强大的水师,面对飘忽不定的海盗袭击,往往疲于奔命,只能被动防守,饱受其困扰。告急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向长安。
——
消息传至倭国行营,陈平、娄敬等大臣皆面露忧色,建议是否应调派部分兵力,组建水师前往清剿。
然而,刘盈却异常冷静,他站在巨大的海图前,手指点着夷洲的位置,分析道:
“村野治保,疥癣之疾耳。其部众虽凶悍,然终究不过数千之众,盘踞孤岛,成不了大气候。彼等所为,意在骚扰,逼我分兵,延缓我在倭地之经营。若此刻兴师动众,劳师远征,跨海作战,胜负难料,且正中其下怀,将极大消耗我国力,拖慢银山开采。”
他目光深邃,继续道:“夷洲,蛮荒瘴疠之地,得其地,短期内于国无大益;失其地,亦无大损。然其地理位置重要,将来必为我大汉东出大洋之跳板。此时剿之,代价过高。不如暂且忍耐。”
于是,刘盈做出了一个看似保守实则深谋远虑的决定——下令对东南沿海实行阶段性“海禁”政策。
严格限制沿海百姓私自出海捕鱼、贸易,令各沿海郡县加固城防,实行坚壁清野策略,将部分沿海居民内迁,减少海盗可劫掠的目标。
同时,密令南越官员,暗中搜集夷洲情报,绘制海图,并开始筹备建造大型战舰、训练水师官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