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会前一天晚上,赵国强把李毅飞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毅飞啊,坐。”赵国强亲自给他倒了杯茶,笑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真诚”,你的方案我仔细看了,确实花了心思。

        不过,有些地方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比如这个生态修复基金,标准定得这么高,哪个企业愿意来投资?

        还有矿工培训,投入巨大,效果如何保证?”

        李毅飞知道,这是最后的摊牌和试探。

        李毅飞从容不迫地一一解答:“书记,高标准的生态修复,看似增加了成本,实则是我们阴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金字招牌’,能吸引真正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企业。

        至于矿工培训,我们可以引入专业机构,与企业签订用工订单,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就业率。

        这些,在报告中都有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和省内外成功案例参考。”

        顿了顿,李毅飞看着赵国强,语气诚恳却带着力量:“书记,我知道,推进这个方案会遇到困难,甚至可能短期内看不到耀眼的政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