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兴的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发展机会,会不会变成某些人中饱私囊的饕餮盛宴?
这绝非杞人忧天,而是每一次重大项目实施前,主政者都必须面对的这些令人头疼的难题。
李毅飞看着两位领导瞬间变得严肃甚至有些阴沉的脸,知道自己的话戳中了要害。
他继续沉稳地说道:“这种压力,我想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觉得,我们必须在项目启动前,就设定好不可逾越的红线。”
他语气坚定,目光扫过刘成贺和龙沐:“第一,质量是生命线!不管谁打的招呼,递的条子,资质不合格、技术不过关、过往业绩有污点的企业,一律坚决拒之门外!
工程监理必须独立、严格,验收标准绝不能打折扣!这一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第二,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本地企业。”李毅飞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目标明确,“阳兴底子薄,能参与进来的本地企业,哪怕规模小点,技术弱些,只要资质达标,有提升空间,我们就优先扶持。
让他们参与进来,不仅能降低成本,更能实实在在拉动本地就业和产业升级。比如土方、部分建材、基础劳务这些,完全可以消化本地产能和劳动力。”
“第三,“用工优先本地。园区建设、后期运营,需要大量工人。
必须明确要求,在同等技能条件下,优先录用阳兴本地,特别是失地农民和城镇困难家庭的劳动力。
让发展的红利,最大程度地落在阳兴老百姓的口袋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