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看似不起眼的引子,却被作者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一层层剥开表象,露出内里的肌理,迅速扩展到整个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宏大命题,最终尖锐地指向了当前改革攻坚期那些盘根错节的深层次挑战与现实痛点。
字字句句都敲在鼓点上,逻辑严密如榫卯相接,文风凝练如淬火精钢,没有一句虚浮的口号,透着一股洞察世事的清醒和脚踩泥土的实感。
苏保国看得入了神,食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叩击,发出笃笃的轻响,在过分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他在宦海沉浮数十年,眼光何其老辣?这篇文章绝非书斋里的空谈,其立意之深、论据之实、对病灶把握之准,分明是真正在基层摸爬滚打过、又具备相当政治敏锐性的实干者才能写就的。
他心头不由得升起一丝好奇与赞赏:这是哪位笔杆子?省政研室新来的才俊?还是哪个地市藏着的卧龙?
正思忖间,目光扫到另一份《中央日报》的重要版面(第二版),一篇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寻求平衡的破局之道》的文章,标题同样醒目,带着一种破局的锐气。
这次,苏保国鬼使神差地没先看内容,目光直接扫向作者栏——李毅飞,单位:江省安阴市多水县纪委。
捏着紫砂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一紧,杯沿堪堪停在下巴前。同名同姓?他眉峰微蹙,觉得这巧合未免太过刻意。
但“多水县纪委”这几个字,像一根细小的芒刺,轻轻扎了他一下——这不正是自己那个昨天刚把女儿娶走的混小子任职的地方吗?而且,职务是纪委书记!
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愕悄然漫上心头。他立刻翻回《党报》头版,目光再次锁定那篇《论自身要硬》的作者署名——李毅飞,单位赫然还是江省安阴市多水县纪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