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等过了年,我们再安排你学习一些新的东西。”
李毅飞恭敬地听着,明白教授们的良苦用心。他点头应承下来,表示会认真看书。
但同时,他心中也早已有了另一项计划:趁着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为他倾注心血研发的“地质活动探测仪”申请专利。
在他看来,获得专利不仅是对自己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更能提升仪器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为未来的实际应用铺平道路。
而申请之前,必须确保仪器本身经得起最严格的检验——他决心把仪器的3Q验证做到完美,不留任何可被质疑的瑕疵。
接下来的日子,实验室成了李毅飞的主战场。他像一个最苛刻的质检员,反复审视着探测仪的每一个细节。
首先从外形入手,他结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反复进行模拟操作,调整各部件的位置和尺寸,力求达到操作最便捷、携带最省力的效果。
经过多次迭代,新设计不仅更符合使用习惯,整体也更为紧凑轻便。
性能优化是重中之重。为了提高仪器的环境适应性,他更换了关键部位的材料,优化了电路设计,确保它在高温、严寒、潮湿等复杂野外条件下依然能稳定运行。
数据探测的准确性更是核心。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实地采集的数据,对探测算法进行了精细的校准和优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