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正式开始。坐在正中央的主考官,一位气质儒雅、眼神锐利的男性,约五十岁上下,率先开口,声音穿透力强:“同志,你的笔试成绩很好。

        我看了你的申论答卷,特别是关于基层治理创新的论述,有见解。那么,请你结合实际观察和思考,谈一谈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如何理解发展与化解矛盾的关系?”

        问题宏大而具体。李毅飞略一沉吟,目光沉稳地迎向主考官,条理清晰地分析:从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利益调整引发的阵痛,到信息时代的新挑战、新风险,再到公共服务与群众日益增长需求之间的差距。

        他既点出现象,更剖析深层原因,语言精炼准确。最后,落脚到深化改革破除障碍、完善法治保障公平、构建高效服务体系、加强思想引导凝聚共识等路径上。回答有理论支撑,贴合现实,展现视野和深度。

        紧接着,其他考官的问题接踵而至,角度各异:

        “推动一项涉及多方利益调整的重要工作时,如何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请结合实践说明。”

        “工作中,若上级要求与基层实情差异大,导致执行困难甚至矛盾,作为执行负责人,你会如何应对?”

        李毅飞结合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政策理解以及社会实践经验,回答既有原则性,又有操作性。逻辑严密,措辞精准,显出超越年龄的成熟稳重。他语速平稳,眼神坦诚。

        时间滑过十五分钟,主考官抛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情景模拟:

        “假设组织上需要你牵头负责处理一个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和多元诉求交织的发展难题,你将如何着手打开局面,推动问题解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