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关中的粟产出两年约为一千四百四十万石,平均一年七百二十万石。

        当然,这是推算。实际上,每户人家状况不一样,关中各地的田地亩产量不同,具体的状况和推算的肯定会有差异。

        从贾思勰给的历年的统计资料来看,从最初李爽进入关中时期的混乱,到与尔朱荣对峙时关中的局势恶化,到尔朱荣死后关中情势变得稳定,再到如今有大量的人口涌入关中,成为了新的户民,开始垦荒,关中的粮食产出处在上升状态,每岁府库中的存粮也从原本的收支平衡到今岁大有盈余。

        李爽派出去在关中各地视察的密使回来回报,大部分地区的百姓并无饥谨之色,且各户的永业田里桑枣林成片。

        府库充盈,百姓却无饥谨之色,这说明关中的均田制已然盘活了,逐步走向了成熟状态。

        如今,只要太原、河东、肆州、恒州、洛阳等地推行的均田制如关中一般,李爽的根基便彻底稳固了。

        相比麦、豆,粟作为主要的口粮,也是军队之中的主要军粮,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李爽在关中修建了三座大仓。

        位于华州,控扼潼关、蒲津关等要地的永丰仓;

        处在长安古城,如今的北邑附近也是关中西部最大的粮仓,永平仓;

        建立在长安城附近供给长安的永乐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