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祥...还是不收?”他的声音嘶哑干涩,如同被砂纸打磨过。
水生端着粥碗的手抖了一下,米汤溅出几点在破旧的鞋面上,他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王掌柜说...说咱的料子是好,可...可太贵了,现在大工坊里出来的‘飞梭缎’,又密实又便宜,花样翻新还快,镇上的人家,都...都买那个去了,”他顿了顿,鼓起勇气,“王掌柜还说...还说‘万锦堂’新上的‘汽纺绸’,比咱这‘湖光绉’还亮,还滑溜,价钱...只到咱的一半。”
“万锦堂!又是万锦堂!”陈守业猛地一拳砸在织机厚实的木架上!沉闷的响声在寂静的工坊里回荡,震落梁上几缕积年的灰尘,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瞪着前方,仿佛要穿透斑驳的墙壁,看到镇子另一头那座日夜轰鸣、如同钢铁巨兽般吞吐着生丝的“万锦堂”大工坊。
“飞梭”、“汽纺绸”...这些词像淬了毒的针,狠狠扎进陈守业的心窝,朝廷造作司搞出来的“火室转轮”,还有那些能抵三倍人力的“飞梭新机”,最先改变的不是北境的铁锤、不是辽境的军堡,而是江南这千年丝织的锦绣地!那些坐拥巨资、能攀附上官府的大工坊主,像嗅到血腥的鲨鱼,第一时间扑了上去,用冰冷的铁和狂暴的汽,轻易碾碎了陈守业这样小工坊主赖以生存的最后一点精致和心血。
“奸商!都是奸商!”陈守业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什么‘汽纺绸’!那是偷工减料!是糟蹋祖宗传下的手艺!那料子滑是滑,可没筋骨!不经穿!更养不出咱这‘湖光绉’的水色!”
他的咆哮在空荡荡的工坊里显得格外无力,水生端着粥,不敢言语,眼圈却红了--他知道父亲说的是实话,可震泽镇上的人家,连饭都快吃不起了,谁还在乎“水色”和“筋骨”?能花一半的钱买到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绸子,就是天大的便宜。
愤怒过后,是更深沉的绝望,陈守业颓然瘫坐在织机旁冰冷的条凳上,佝偻的脊背仿佛再也撑不起一丝力气,他看着这间祖传了三代、曾经养活全家十几口人、在震泽镇小有名声的工坊。角落里堆着最后几捆上好的生丝,那是他抵押了祖宅后进的货,如今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织机旁散落着几匹织好的“湖光绉”,精美绝伦,却无人问津,如同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工坊的招牌,“陈记精织”四个斑驳的大字,在门外斜照进来的惨淡天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水生,”陈守业的声音疲惫得像随时会睡着,“去...去把镇东头的李牙侩请来。”
水生猛地抬头:“爹!您要…要卖了这织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