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看中文 > 历史小说 > 大魏风华 >
        过了许久,他才像被抽干了力气般,缓缓坐回椅子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当真?”

        顾怀笑了笑:“或许我现在已经可以说...君无戏言?”

        又是一阵沉默。

        顾怀的坦诚已经把编纂大典由当初的单纯盛事变成了一件稳定天下人心的工具,这种非常贴近统治者的功利心态足以让这件事蒙上些不光彩...而且陈识也是个读书人,忠君爱国之类的话,是他从小就在读的--这或许也是顾怀选他做大学祭酒和大典编纂的原因?因为顾怀认准了陈识不在乎天下事,甚至不在乎龙椅上做着的姓不姓赵,而只会在乎顾怀到底会不会做这件事?

        “...好。”陈识只吐出一个字,却重逾千斤。

        关于大典的激烈对话似乎暂时告一段落,空气中紧绷的弦稍稍松弛。顾怀也重新坐下,端起旁边不知何时由侍立远处的书吏奉上的、已经微凉的茶水,啜了一口。

        “大典之事,具体章程,我会让卢老...不,会让人与你详议,你是总纂官,前期筹备,比如拟定体例、甄选参与编修人员、规划誊抄场所等,你现在就可以着手,未来的内阁和朝廷会全力支持,”顾怀放下茶杯,话锋一转,“不过,陈识,这部大典要真正落地生根,光靠我一声令下,你振臂一呼还不够。它需要源源不断的新血,需要能理解它、支撑它、并最终将其中智慧用于治理这庞大帝国的新式人才--这,才是大学存在的根本意义,也是你身为祭酒,除了钻藏书楼外,真正该着眼的地方。”

        陈识此刻心神激荡,对顾怀后面的话难得地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沉默地听着。

        “大学,绝不能变成另一个国子监,”顾怀的语气很坚决,“如今的科举取士,驯化出来的多是只会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应声虫,或是钻营权术、结党营私的官僚,那样的读书人,于国何益?于民何利?我要的大学,是熔炉,是摇篮!它要培养的,是能明事理、懂实务、通技艺的新血!”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道缝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