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看中文 > 历史小说 > 大魏风华 >
        马车缓缓驶入上京城郭,魏军的黑色甲胄是城市最显眼的符号,巡逻队步伐铿锵,目光如鹰隼,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街头巷尾张贴着汉、辽双语告示,字体方正,杀气腾腾:严禁私斗,违者重处;统一度量衡,强推魏制;登记户籍田产,违期不报者罚没;征召工匠民夫,待遇明确但不容拒绝...顾怀的意志,如同冰冷的铁律,被高效地刻印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上。

        然而在这些秩序之外还有其他东西:集市一角,几个操着河北口音的汉商试图高价兜售劣质粮食,被一群愤怒的辽民围住,斥骂声、推搡声骤起,巡逻的魏军迅速介入,冰冷的刀鞘隔开人群,领头的魏军校尉厉声呵斥辽民“聚众生事”,对汉商的欺诈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警告几句,辽民眼中燃着屈辱的火,却敢怒不敢言。

        另一边,一处刚刚开张的官办粥棚前,长长的队伍里,辽民衣衫褴褛,默默等待施舍,而几个显然是投诚得早、得了小吏身份的辽人,却带着家人试图插队,引发一阵压抑的骚动和低骂。

        更多的辽国平民是麻木的,他们如蝼蚁般在废墟间穿行,清理瓦砾,修补房屋,在魏军的管制下领取微薄的口粮或工钱,眼神空洞,对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已漠然。

        与之相对的,是少数嗅觉灵敏的投机者--有辽国小贵族献上家财田册,换得一个管理旧族的小吏身份;有汉商打通关节,包揽了重建工程的部分物料供应,大发其财;更有一些身份暧昧的“通译”、“联络人”,游走在汉辽官员之间,贩卖信息,左右逢源,众生百态,在这座被强行按入新模子的城市里上演。

        汉辽之间,魏辽之间,尖锐的汉辽矛盾在涌动,猜忌、隔阂、资源争夺、地位落差,如同暗流在冰封的河面下汹涌。

        马车最终停在了宫城的废墟前,卢何在旁人的搀扶下走下马车,看着这曾经代表了辽国至高无上皇权的地方,新殿的地基已经打下,巨大的工程昼夜不停,征调的辽人匠户在魏军工吏的皮鞭与呵斥下沉默劳作,寒风有些刺骨,他佝偻的身形在巍峨门庭下显得格外渺小脆弱。

        “殿下正在永昌殿召见近来望风而降的辽国旧臣,”有锦衣卫说,“殿下有旨意,如果卢老到了,不用去偏殿等待,直接去永昌殿议事便可。”

        “还真是一刻都不让我这先生休息,”卢老笑了笑,又咳了两声,“原本以为幽燕就够冷了,没想到这里还要冷上几分,也不知道这把身子骨,以后到底能不能习惯。”

        第六百四十二章对策

        马车径直驶上漫长的宫道,这也算是独一份的殊荣,当马车经过或完好或倒塌的大殿,在无数不同的目光中前行了不知道多久,终于到达永昌殿前时,顾怀已经亲自迎了出来。

        当他看到阶下那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形销骨立、须发皆被霜尘染得更白的老人时,他眼中那因执掌庞大疆域而淬炼出的深沉与冷硬,瞬间被一种汹涌的、几乎无法掩饰的愧疚所淹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