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看中文 > 历史小说 > 大魏风华 >
        “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好事,起码攻坚的难度、厮杀的战损都要小上很多,但如果着眼于整个前线,那就不一定是好事了...没有援兵意味着辽人还没开始慌,而他们不慌,有些事就不太好做,我原本以为在左路军打开局面,中军猛攻阵地的情况下,辽人的防线会有一波极大的变动,可谁知道他们宁愿死扛,也要来个以不变应万变,放任陈平攻城掠地,放任我领军强攻让对面苦不堪言,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走错路也死活不踩坑了。”

        从王五魏老三跟着顾怀开始算起,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王五在山寨就跟着顾怀混,魏老三是后来两浙才进入顾怀麾下的,这两个汉子有很多相同的特质,比如忠心,比如能打,再比如--适合厮杀但不适合统兵。

        如果是李易或者陈平在这里,以他们对顾怀这个老上司的了解,怕是只从这只言片语就能分析出来顾怀的战略意图是什么,然而王五魏老三听了这番话,却只是下意识地觉得自家王爷又开始算计辽人了。

        他们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眼,同时觉得对面躲在防线背后那些可恶的辽人...似乎也没那么可恶了。

        倒是赵吉意外地插嘴道:“叔父,难道是右路军?”

        “不对,”他立刻又否定道,“辽军必然有所防范...难道是...”

        老天爷有时候真的是会偏向某些人,一直以来赵吉都表现得很早慧、理智,此时到了前线,一直跟在顾怀身边,默默学习着自己叔父一举一动的同时,他居然还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推断出一些蛛丝马迹来--老赵家居然也能出有战争天赋的种子?

        顾怀也有些惊讶地看向赵吉,他思索片刻,说道:“我大概知道你猜到了什么,但不要急着和我对答案,这场北伐,多看,多学,无论你以后的决定是什么,这些东西总会派得上用场--之前我总觉得儒家经义太过片面,所以让你多读杂书,却没在里面多加些兵书,嗯,看来接下来这些日子我得多给你加些课业了。”

        赵吉万万想不到自己只是随口说出心中所想,居然被叔父惦记上课业了,这个年纪的孩子谁会喜欢读书?而且还读兵书--那里头的道理都是古之名将用不知道多少人命才诠释出来的,他之前读过一本感觉光是学粮草后勤的计算行军路线的安排就够头疼了,现在听叔父的意思怕是还要偶尔考校?

        可他也只能苦着脸应了下来,心里已经开始后悔自己自从放下心防后是越来越喜欢多嘴了,跑到前线来看打仗都能莫名其妙就背上了更加繁重的学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