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看中文 > 历史小说 > 大魏风华 >
        “怎么回事?”大帐中不少人都纳闷抬头,这可真够稀奇的,来自前方防线上的喊杀声这些天都快听吐了,可来自身后的还是头一次,无论怎么想魏军都不可能越过防线飞到身后,有这样的能力他们还会在这里死啃这么多天?那他娘的身后到底哪儿来的敌人?

        谜底很快就揭晓了。

        “将军!魏人!防线后方出现好多魏人!”

        众所周知,一道从设计之初就被定义为人命消耗器敌我绞肉机的防线,最脆弱的地方一定不是前方或者侧翼,而是囤积后勤粮草乃至伤兵民夫的后方,对于一道用意在于阻拦魏国精锐中军北上路途的防线来说,后方是完全不设防的,毕竟辽国防线绵延数百里,魏军小股兵力越过来没用,可大军--有斥候巡弋大军怎么可能飞过来?

        所以耶律培一开始还以为是小股敌军准备放火烧大营或者粮草,而这两点在开战之初他就早有准备,定然不会让魏人偷袭得手,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错了,甚至错得离谱,因为每一个成熟的将领都可以通过喊杀声判断出敌军的大致兵力--而来自屁股后面的厮杀声音明显说明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小股敌军,而是他娘的大部队在进攻防线的后方!

        当耶律培和一众将领火急火燎地登高远望时,看到的便是几乎半个大营都陷入混乱的场景。

        此时唯一还能给耶律培安慰的,大概就是正面的魏国中军并没有发起进攻,这很诡异,只能说明两面魏军的信息并不互通--这可能是因为敌军主帅在等待自己露出破绽,但更有可能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两边的敌军不能互相传递讯息,而这也就能让耶律培有机会先压制身后的敌军,然后再稳固防线,避免同时被两面进攻的命运。

        而事实也如同他预想的那样,为了麻痹正面的敌军,耶律培甚至没有抽调太多兵力,他亲自带兵在大营中与李正然部厮杀,一点一点稳定混乱,安定士气,眼看着就要将乱象遏制,并且将敌军赶出大营,但很快正面防线的喊杀声就当头泼了他一盆冷水,让他在暑日里如堕冰窟。

        正面魏军也进攻了。

        这不能说耶律培的决策是错误的,毕竟光靠大营内的兵力与李正然部接战绰绰有余,他不想纠结这些敌人到底是从哪儿飞来的,只要稳住后方,且正面敌军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那么一切都还能挽回,然而顾怀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只是前线的些许骚乱,只是几处晴空下明显的烟柱,再加上之前得到的右路军的军报,就让顾怀意识到,他一直等待的时刻,来了。

        防线正面和背面的魏军都发起了最为猛烈的攻势,尤其是顾怀的中军,几乎是舍弃了火枪在阵地上的防御优势,借助火炮的覆盖拼命向前推进,因为顾怀和李正然都很清楚,当顾怀的中军推进到辽军的大营,与李正然的右路军完成夹击,那么老哈河防线的这八万辽军,就算是完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