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扫了一眼殿内群臣,大多都露出关切的神情。
尤其殷正茂,一副关切又不想被人发现的模样,不住拿余光往这边瞟。
哪怕意料之中的场景,朱翊钧心中还是不免有些怏怏。
他叹了一口气,敛容正色:“万历二年殿试,李三才一文深得朕心。”
“天以大位托之于朕,非以崇高富贵独厚一人,盖付以亿万生民之命,使司牧之也。”
“司牧天下之俸禄,朕受得理所当然;至于崇高富贵,朕敬谢不敏。”
“此前经何心隐面刺,朕一朝醒悟,朕非君子,不能慎独。朕掌大器,当公示天下人。”
“所谓名目,无非一句,理欲不并立,公私不同道。”
李三才虽然私心过重,好钻营结党,但才学与胆魄确实无可挑剔。
早在数年前,其人便对皇帝财产的公私性质进行了论述,在经学上奠定了基础——公天下还是家天下这个话题太敏感,姑且不论,但至少财产,不是独属于皇帝一人的,只该拿点管理工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